邢台市南和区机构编制网
工作动态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工作动态

南和县大力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探索与实...

发布时间: 2017-09-26 点击次数:?
【字体:

当前,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。面对基层执法乱、执法难的积弊,面对繁重复杂的改革任务,南和县不等不靠、创新实干,以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抓手,坚定三个导向不动摇,围绕机构立体化、权力清晰化、执法规范化、成果长效化精准发力,正面回答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“改哪里、怎么改、如何改到位”等一系列问题,以实际行动和成效树立了基层执法改革的一面旗帜。

一、坚持问题导向,将短板作为改革的“切入点”始终把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全方位体检查“病灶”,创新“三法”解“三难”,构建了规范、有序、高效的立体化执法体系。一是整合优化法,破执法扰民之难。锁定农业、卫计、城管、文旅、市场监管和国土规划六大领域,彻底打破行政壁垒和区域界限,按照“精简、高效”的原则,将现行13个执法机构及其人财物深度整合优化,对相同、相近、交叉的职权进行了析分、归并,打造大部门制执法队伍;精心组织执法人员考试、评议,按考评结果择优录用,真正把年富力强、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留在执法队,县级层面一次性压减了9个机构、46人,实现了一个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,有效破解了多头执法、执法扰民“顽疾”。二是延伸触角法,破基层势单之难。积极推动人财物向基层下沉,执法触角向乡村延伸。乡镇层面,遴选了基础好、积极性高的郝桥、贾宋为试点,在镇综治办挂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牌子,明确3名以上组织能力强、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负责辖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。村级层面,将全县划分为1201个网格,首创了“一格一员,以格管理”的执法新模式,优先吸收村干部、两代表一委员等有名望的群体为网格员,赋予其政策宣传、执法监督、调解劝阻、协管协办等职责,并强化业务培训,培育“一专多能型”执法骨干特别是按照“惩防结合、以防为主”的思路,创新推行了梯次处置流程,即:“网格员发现问题线索(自行劝阻)上报镇执法办(带领周边网格员联合劝阻)镇执法办、网格员分头报县网格中心网格中心分发至执法队执法队依法处置(镇执法办、网格员协管协办、监督执法)执法队依法依规公示处置结果”,有效破解了乡镇机构缺位、基层力量单薄的现实瓶颈。

三是明责惩戒法,破执法乱象之难。层级定位准确。执法大队:顶层设计+年度部署+现场执法+归档回访;镇执法办:政策宣传+承接落实+组织协调+协助执法;村网格员:宣传落实+信息搜集+劝阻调解+协管协办。职责标准明确。根据定位,分别赋予执法大队、镇执法办、网格员67项、6项和4项具体职责,逐项明确标准要求,配套出台了实施细则和负面清单制度,明令禁止了68项负面行为考核奖惩严明。坚持定性与定量、考核与评议、现实表现与工作实绩相结合,将任务分解到科室、到人头制定了执法队员、网格员“双千分制”考核办法,涵盖了2164项评分细则,逐项明确了检查办法和增减分标准。以听、看、查、访、评等方式,将巡查与抽查、集中检查与限期整改、跟踪问效等有机结合,由政法委、编委办、执法队所属单位联合考评。日常督查考评与年终考评成绩占比为4:6,增减分按既定办法执行,以600分、900分为界,设优秀、称职、不称职三档,与评优评先、提拔重用、绩效工资挂钩,有效破解了基层执法难、执法乱的“痼疾”。

二、坚持目标导向,将创新作为改革的“发力点”始终把规范执法、长效监管作为改革的主轴线和先手棋,围绕目标明方向、定举措、建机制,探索出了一套接地气、有特色、可借鉴的综合行政执法南和模式。一是依规定责,厘清权力边界。组织力量对政策深钻细研,学文件、强培训、抓交流,学精吃透政策的内涵和外延,为厘清权力边界夯实了基础。按照“部门报-编办审-专班核-会议定”的流程,依法依规对1421项执法事项逐个会审甄别,通过取消、调整、规范,最终框定执法事项61396项,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定后,在全省率先辑印成册,确保了基层执法权力清晰、有章可循。

二是借船出海,密织科技天网。大胆探索创新,依托“三网合一”监控系统,以科技手段打造一流“智慧执法平台”。在县城、乡村一次性布设了1127个高清探头,县城由网格中心、乡村由便民服务站负责值守,首次将改革涉及的砍树毁林、违法占地、违规建设、私屠滥宰等56762项行为纳入“天眼监视”范围,确保了全方位布点无盲区。同时,创新推行县乡村领导带班、干部“36524”值班制度,配备了流动执法车、E通手机,健全了即时沟通机制,快速精准应对,依法高效处理,确保了全天候监视无空档。目前,南和县正积极谋划“执法队+无人机”低空动态巡查执法模式,真正以科技手段编制基层执法“天罗地网”。三是刚性设标,健全体制机制。首创了“六九十十”标准化改革模式:“六落实”,即:机构、场所、人员、挂牌、设备和制度6项内容全部落实;“九规范”,即:执法流程、调查取证、证据保全、罚没票据、执法文书、行政强制、实施依据、量罚尺度、归档卷宗9方面有理有据、规范有序;“十到位”,即:车辆贴标、统一服装、多人执法、佩戴标识、持证执法、全程记录、(重大决定)法制审核、执法公示、档案留存、随机回访10方面不折不扣落实到位;“十机制”,即:出台了改革承诺书、路线图、时间表、单位职责、权力清单、执法流程、标准规范、考评奖惩、网上公示、干群联动十大专件,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了基层执法权责利归位。

三、坚持结果导向,群众满意度作为改革的“落脚点”始终把顺畅高效、百姓满意作为改革的航标灯和试金石,积极回应群众期盼,在借势借智、阳光施政、宣传造势上做文章,构筑了政府为主导、群众为主体、社会各界共参与的大执法格局。一是畅通入口,变“局外人”为“决策者”。一改以往局部酝酿“拍脑门”的传统决策办法,广开言路,群策群力,使决策更科学、更接地气。对上,邀省市领导直接参与顶层设计,准确把握改革总方向;对把不准、拿不稳的问题,以电询函询、当面请教等形式征求上级意见,确保改革积极稳妥。对外,一方面,组织相关人员到南通、如皋等改革前沿阵地和周边沧州、威县等地实地考察,对标先进学理念、学经验、学办法。另一方面,吸收业界权威、省市业务骨干为智囊团,组织专家“把脉会诊开药方”,邀请专家、教授对执法人员多轮培训,全面提升执法队伍业务素质。对下,设立了征集“金点子”专线、献策邮箱,分领域组织改革意见征询会,特别是深入开展“我为改革献一计”活动,最大限度汇聚民计民智。累计收集各类建议168条,采用126条,真正使酝酿决策的过程成为集思广益、借鉴提升的过程。二是阳光施政,让老百姓”成“主力军”。 一改以往部门单打独斗、群众置身事外的单一执法模式,在多元监督、干群互动上做文章。南和县构建了多元化、多层级、多维度的“晾晒平台、互动阵地”,通过县“一报两台”、互联网、明白纸、农村大喇叭等形式,把改革大政方针、机构人员信息、职责范围、执法流程、标准要求等内容公之于众,刚性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、留痕化管理、可追溯机制,综合运用征询、公告、函告、会商等监督手段,全方位接受社会各界监督。特别是创新开展“擂台赛”、设立曝光台,狠抓正反两方面典型的集中晾晒,使展示更生动、理解更容易、感受更深刻,真正将老百姓自觉守法、抵制违法、参与支持执法的积极性斗了起来,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执法主力军。今年以来,南和县已公布信息497条(篇),收到参政类建议223条,民众参与度达67%。三是宣传造势,化“门外汉”为“代言人”。 一改以往理论灌输为主、部门唱独角戏的陈旧宣传方式,在创新载体、贴近群众上下功夫,奏响了多元化宣传“大合唱”。工作中,南和县特别注重发挥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,形成了公开一宗、警示一片、带动一方的良性局面。特别是深入开展执法改革农民夜校、常识“五进”(农村、企业、商场、校园、家庭)等活动,推行以案说法、百家访谈、当事人谈体会等电视节目,把群众培养成改革“代言人”。通过执法对象、群众讲身边事,谈体会,直陈利害关系,正导向、正视听、正言行,最大限度降低违法案件发生率。目前,群众执法常识知晓率大幅提升,有效预防、中止违法案件277宗,违法案件直线下降23%,营造了守法经营、依法维权、规范执法的大环境。

    由于举措得当、推动有力,南和县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。截止8月底,执法案件规范化率由75%提高到92%;投诉件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21件,同比下降69%;群众满意率由77%提高到95%。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效应加速显现:今年新培育市场主体2045家,同比增长21%;在全市率先获评国家级卫生县城、省级洁净城市;农业嘉年华入围2017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,嘉年华小镇被列入省“十三五”旅游产业发展规划,吸引了国内外客商300多家,促成交易额26亿元;全国文化先进县、国家森林城市等“七个国字号”、“两个省字号”工程正按计划推进。

来源:南和县编办
责任编辑:南和县编办